由枝江酒業和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共同承擔的中國白酒169計劃“濃香型枝江白酒風味物質剖析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這一科研課題經過兩年的研究和實驗,5月8日通過了專家鑒定。出席鑒定會的專家有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秘書長趙建華、湖北酒業協會秘書長宮金山、湖北工業大學教授陳茂彬、白云邊總工程師熊小毛、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劉曉宇、武漢工業學院教授陳新,出席鑒定會的領導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任于學軍、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處長朱業耘、湖北省酒業協會會長喻賦廣、枝江市副市長吳巍、枝江市科技局局長朱作旺、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張五九、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主任王德良、副主任李紅、韓興林。枝江酒業董事長蔣紅星、常務副總經理譚崇堯、副總經理劉前生、總工程師李凈等以及課題組的全體成員出席了這次鑒定會。 鑒定委員會專家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的研究工作、技術、應用和查新報告并審查了鑒定資料,經討論質詢,形成了一致的鑒定意見,認為該項目技術不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六大創新,一是綜合應用多種樣品前處理技術,完善了白酒微量風味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技術,首次對濃香型枝江白酒進行定性分析,微量風味成分達到902種,定量分析達到132種;二是應用GC-O(氣相嗅聞)和GC-MS(氣質聯用)技術,首次對濃香型枝江白酒重要風味化合物進行了研究分析。同時,對枝江白酒特征風味化合物在酒體中呈現出的香氣強度進行分析,初步確定了枝江白酒的重要風味化合物;三是通過應用GC-O技術對枝江白酒風味的系統剖析,首次發現辛酸乙酯的香氣貢獻度在酯類風味中排第二位,大于濃香型白酒傳統認為的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酯類;四是首次建立了濃香枝江白酒微量成分、風味物質香氣特征、風味物質貢獻度數據庫;五是首次研究并證實了在白酒蒸餾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美拉德反應;六是建立了枝江白酒“風味指紋圖譜”,為進一步完善濃香型白酒風味研究體系、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奠定了基礎。鑒定委員會高度肯定了該項目在枝江白酒生產、新產品開發、工藝創新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并建議進一步推廣應用,以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在鑒定會上講話,他說:“枝江酒業在我們白酒行業中是走在前面的重點骨干企業,為整個白酒行業在很多方面做出了表率,向枝江酒業表達我們釀酒工業協會的感謝!”2009年,枝江酒業成為“中國白酒169計劃”的第二批研究協作單位,并與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開展了《中國濃香型枝江白酒風味物質剖析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項目的合作。這一項目的順利完成,為“中國白酒169計劃” 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做出了貢獻。在實施過程中,枝江酒業也實現了技術升級,培養和成熟了一批技術人才。枝江酒業董事長蔣紅星表示,百年枝江,最核心的是技術實力,最有信心的還是技術實力,枝江酒業在技術研究和創新的道路上會堅定不移地朝前走,為進一步豐富中國白酒的理論和實踐,迎來中國白酒生機勃勃、健康繁榮的新局面而繼續努力。文/張同 譚光迅 圖/馮國棟 李方澤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在鑒定會上提出意見和建議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秘書長趙建華在鑒定會上講話
專家組與枝江酒業領導及課題組成員合影